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在禽類中傳播快、危害大、病死率高,被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列為A類動物疫病,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由于我國長期采取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強制免疫政策,國內禽流感疫苗的免疫覆蓋率和免疫合格率都已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因此能夠在多輪海外疫情流行中得以幸免。
高致病性禽流感究竟是什么?會給人們帶來怎樣的危害?下面請跟著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一、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什么?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以呼吸系統癥狀為主要表現的禽類(家禽和野禽)傳染性疾病綜合征。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明確分類是6周齡雛雞的靜脈內接種致病指數大于1.2。根據禽流感病毒致病性的不同,可以將禽流感分為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和無致病性禽流感。禽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亞型,目前認為由H5和H7亞型毒株(以H5N1和H7N7為代表)所引起的疾病稱為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
二、流行特點
高致病性禽流感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在冬季和春季多發,因為禽流感病毒在低溫條件下抵抗力較強。各種品種和不同日齡的禽類均可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發病急,傳播快,其致死率可達100%。
三、傳播途徑
1.消化道傳播
受病禽、病禽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飼養管理器具、設備、蛋盤、蛋筐、受精工具、動物、飼料、飲水、墊草、衣物、運輸車輛等,均可成為病原的機械性傳播媒介,通過接觸而感染。
2.呼吸道傳播
主要是由被病禽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空氣通過呼吸道而間接傳播。
3.垂直傳播
帶毒的種蛋是否能夠垂直傳播該病,目前尚無足夠的證據,但從自然感染的雞蛋蛋黃、蛋青、雞蛋殼中分離到了病毒,所以感染雞群的蛋不能用于孵化,不經消毒處理不能運到非疫區。
四、癥狀表現
本病潛伏期短,一般為1—24小時。病禽表現為突然發病,體溫升高,可達42℃以上;精神極度沉郁,縮頸,嗜睡,頭插入翅膀內,雞冠和肉垂多發紺或萎縮發白,腿部鱗片發紅或發紫的禽類較多,腿部鱗片下層出血的比例較高。有的禽類眼睛呈半閉狀,眼腫脹,流漿液性帶泡沫的眼淚或黃白色膿性分泌物,眼瞼腫脹,兩眼突出;有明顯的呼吸道癥狀,表現為呼吸困難,咳嗽,喘氣時有尖叫聲;采食量急劇下降,可減少15%~50%,拉黃白色稀薄糞便,綠便相對較少;產蛋雞感染后,2—3日產蛋量即開始下降,7—14日內可使產蛋率由90%以上降到5%~10%,甚至停產,同時小型蛋,畸形蛋增多。
五、主要危害
高致病性禽流感給養禽業造成巨大損失,影響禽產品的出口和國際聲譽;造成餐飲業旅游業損失;污染環境、水源、土壤等,直接危害人類健康和社會穩定。
1.經濟危害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種毀滅性疫病,每次流行都給養禽業帶來毀滅性打擊。
中國香港1997年暴發禽流感,共撲殺150萬只雞,直接損失達1億港幣。用于補助養禽業的經費達10億港幣。2001年香港再次出現高致病性禽流感,共捕殺120萬只雞,損失達8000萬港幣。
各國和地區因高致病性禽流感造成的經濟損失情況見下表。
2.人體健康危害
高致病性禽流感嚴重威脅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1997年轟動世界的中國香港禽流感事件中,有18人受感染,并造成5名兒童和1名女性死亡,令市民“聞雞色變”。后經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及荷蘭實驗室診斷,最后證實兒童染上了本應只在禽畜之間傳播的禽流感。這次感染為世界首次證實的禽流感病毒突破種間障礙感染人,并造成人死亡的案例。
目前,H5N1禽流感仍然主要是禽類的疾病。現在的H5N1禽流感亞型病毒雖然能感染極少數人,但絕大多數人不會感染,因為人的上呼吸道(從鼻腔到支氣管)黏膜上皮細胞不帶有結合禽流感病毒的受體,只帶有結合人流感病毒的受體,迄今尚無人感染禽流感后可以再傳染其他人的確實證據 。
了解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相關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要注意預防高致病性禽流感,平時要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室內住所干凈整潔,注意飲食衛生等等,打造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
本文部分轉載自:南昌海關12360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