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屠宰監督管理職責由商務部門劃入農業部門,為強化屠宰監管技術支撐和服務保障,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加掛“農業農村部屠宰技術中心”牌子。十年來,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持續在屠宰法規制度建設研究、標準體系構建、行業監測和質量安全監管技術支撐等領域發力,不斷推動屠宰行業規范發展,提升產品質量安全保障水平,助力畜牧業高質量發展。
加強法規標準建設,著力完善頂層設計
這十年,畜禽屠宰行業管理基石不斷筑牢。2013年,我國屠宰行業管理主要以生豬為主,只有一部行政法規《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生豬以外畜禽屠宰管理存在盲區。2013年之后,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農業農村部屠宰技術中心,以下簡稱屠宰技術中心)著力進行屠宰法律法規建設研究,持續配合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開展畜禽屠宰法律法規修訂工作,先后推動生豬屠宰監督檢查規范和飛行檢查辦法等制度規范的印發,不斷提升我國屠宰行業規范管理水平。
經過近十年的不懈努力,2021年6月,國務院令第742號公布了新修訂通過的《生豬屠宰管理條例》。2022年10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七次會議修訂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該法新增設了畜禽屠宰章節,填補了生豬以外其他畜禽屠宰監管的法律空白。至此,我國畜禽屠宰管理法律制度框架基本建立。
屠宰技術中心對原有1101項涉及畜禽屠宰的標準進行了深入梳理,對屠宰領域強制性標準進行了整合精簡,重新構建了更為合理的標準體系框架。十年來,共立項畜禽屠宰國家標準和農業行業標準項目122項,獲批發布標準78項,國家標準更新率為76.5%,行業標準更新率為45.9%,畜禽屠宰標準體系日趨完善,為推動屠宰行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018年,在組織修訂國家標準《生豬屠宰操作規程》的同時,屠宰技術中心向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申報了同名的國際標準項目。2021年9月7日,ISO發布了我國主導制定的第一項畜禽屠宰國際標準ISO23781∶2021《生豬屠宰操作規程》。
技術服務保障到位,監管監測精準有效
十年來,我國持續保持對生豬屠宰違法違規的高壓打擊態勢,連續組織開展生豬屠宰監管“掃雷行動”、打擊私屠濫宰違法行為專項行動等,持續開展生豬屠宰企業清理審核,不斷淘汰關停已不符合法定條件的生豬屠宰企業和落后的屠宰產能,生豬屠宰行業布局和結構不斷得到優化。
2019年,全國開展生豬屠宰環節落實非洲豬瘟自檢制度和官方獸醫派駐制度(“兩項制度”)專項工作,在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統一部署下,對重點地區生豬屠宰企業開展了資格復核工作,共有近百位來自各地農業農村部門的同志,以交叉檢查的方式對全國15個省份分布在81個縣(區)的1271家生豬屠宰企業逐一開展了現場資格確認,對問題企業提出取消其定點屠宰資格或限期整改的工作建議。隨著落實屠宰環節“兩項制度”不斷深入,生豬屠宰企業非洲豬瘟防控能力逐步提升,官方獸醫派駐制度全面落實,生豬屠宰管理秩序進一步規范。
在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年復一年的共同努力下,全國生豬屠宰企業從2012年底時的14720家,下降至2022年底的5624家,降幅達61.8%,其中規模以上生豬屠宰企業占比由31.2%上升至81.8%,由此帶來了生豬屠宰集中度的顯著提升,規模以上生豬屠宰企業屠宰量占比由70%躍升至90%以上,生豬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能力不斷得到提高。
示范引領典型帶動,宣傳培訓全面提升
2016年,國務院印發《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明確提出要提升標準化生產能力,深入推進屠宰標準化創建。屠宰技術中心迅速響應,編寫規范標準,制定工作方案,在2017年6月啟動了全國11個省份的12家畜禽屠宰企業為期一年的畜禽屠宰標準化建設試點工作,各試點企業以畜禽產品質量安全保障為原則,在提升硬件設施、加強軟件管理,以及強化日常監管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為全國屠宰標準化創建提供了有效支撐。
有了畜禽屠宰標準化建設試點工作的成功經驗,2018年,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通知,在全國組織開展生豬屠宰標準化創建工作,并形成了質量管理制度化、廠區環境整潔化、設施設備標準化、生產經營規范化、檢測檢驗科學化、排放處理無害化的“六化”建設要求,以期落實生豬屠宰企業從生豬進廠到產品出廠的全過程管理。五年來,125家生豬屠宰企業建成為國家級生豬屠宰標準化建設示范單位,這些企業屠宰量已占全國生豬定點屠宰量20%以上。
本文轉載自:農民日報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