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第九十屆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世界代表年度大會上,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批準了一項決議,未來各國如發現瘋牛病 (BSE) 的非典型病例將無需再向WOAH報告,只有典型案例才必須要求匯報。
決議出來后,現場參與了大會的巴西代表對WOAH這項決定表示贊許,他們預計新的準則將有利于巴西與其重要貿易伙伴(主要是中國)重新商討雙邊衛生協議,從而減少未來巴西牛肉出口再度遭遇封禁的風險。
巴西農牧業保護事務秘書卡洛斯·古拉特(Carlos Goulart)周一發表聲明稱,WOAH的決定對像巴西這樣的國家來說是一個非常積極的收獲,因為它可能有利于未來與進口國就協議修訂進行技術討論。
資料顯示,巴西此前從未發生過瘋牛病的典型病例,但今年2月巴西在監測中報告了一起非典型瘋牛病病例,來自帕拉州(Pará)一個農場的一頭9歲的老牛確認感染非典型瘋牛病,此事件使得巴西對華牛肉出口被迫暫停近一個月。此外2021年,巴西也曾報告另外兩起非典型病例,當時對華出口中斷了100多天,對其牛肉產業造成了巨大影響。
據此前了解,巴西政府有望在晚些時候提議修改與中國的衛生協議,有業內人士預計該議題將列入將于明年1月舉行的中巴高級別協調與合作委員會(Cosban)會議的議程中,巴西將與中國協商針對瘋牛病情況須區分典型的瘋牛病和非典型的瘋牛病,而本次世界衛生組織批準的決議將有利于巴西與中國方面的談判,降低巴西對華牛肉出口被暫停的風險。
中國與巴西的牛肉貿易協議于2015年簽署,協議規定若發現潛在衛生風險(如瘋牛病等),巴西對中國的牛肉出口將自動暫停,但當時雙方并未區分典型與非典型病例。WOAH報告曾提到,非典型瘋牛病與典型瘋牛病不同,非典型瘋牛病較為少見,具有自發性,對動物和人類健康構成威脅可忽略不計。
今年中巴雙邊關系持續升溫,盧拉訪華期間巴西與中國達成一系列友好協議,其中包含了中巴動物源產品電子認證合作工作計劃,促進和加快巴西農業綜合企業產品在中國的商業化注冊;以及海關總署與巴西農業部關于從巴西出口到中國的陸生動物加工蛋白的衛生和檢疫要求的議定書,為巴西禽肉和豬肉進一步開放中國市場打下堅實基礎。
此外,今年巴西有多家肉類工廠獲得或恢復對華出口資格,目前巴西對華牛肉出口工廠已增加至41家。WOAH后續不再要求各國報告非典型瘋牛病病例,進一步說明非典型瘋牛病帶來風險極小,后續中國政府在與巴西商討瘋牛病協議修改問題時,勢必也將參考WOAH的評判標準,未來有望取消對巴西發生非典型瘋牛病的封禁政策,一旦實現的話將極大利好巴西對華牛肉出口業務,巴西對華牛肉出口有望再度上升一個臺階。
更多肉類行業資訊,敬請關注浙頭牛。
本文轉載自:牧集終端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