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濱州海警局在魯冀交界海域成功查獲一起涉嫌走私凍品案,現場共查扣來源不明的肉類凍品500余噸,案值2000余萬元。肉類凍品走私的情況并不少見,走私凍品的危害和風險也是不容忽視。長期吃久凍的肉類食物,對人體有沒有危害呢?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一起來了解清楚。
在我們的固有印象中,總是覺得凍肉不如鮮肉好,吃起來既沒營養又沒口感,還可能危害身體健康,但事實真是這樣嗎?
長時間的冷凍保存,會一定限度地蒸發肉類中的水分物質,讓肉中蛋白質受冰晶擠壓而逐漸靠近,所以冷肉凍吃起來的口感會略微遜色于鮮肉。
但在冷凍低溫的環境下,肉類食物中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長被抑制,生化反應的速度也相應減緩,較難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有毒物質,所以,從原理上講,食用冷凍肉對身體并無明顯危害。
但有一種情況是例外,那就是被反復解凍的凍肉。低溫冷凍的狀態只是抑制了細菌的繁殖生長,并非完全消滅。
在反復冷凍解凍的過程中,肉類所處的環境溫度是不斷波動變化的,一旦存活的細菌遇到了適宜的溫度,它就會在肉類表面及內部快速繁殖,有時僅需20分鐘,它就能夠繁殖出新一代的細菌。
再加上凍肉在被放入冰箱保存前,往往經歷了屠宰、運輸、售賣等一系列環節。附著在肉上的原始菌落基數較大,在反復解凍的過程中,細菌的數量就會飛速翻倍增長。
央視記者就曾經委托上海一實驗室開展相關實驗,他們將同一塊鮮肉反復冷凍解凍4次,然后分次檢測樣品中的菌落總數。結果顯示,反復冷凍4次后的菌落總數,是最初的15倍之多。
而天津農學院的研究員則有了更驚人的發現。他們認為反復凍融肉類會引起蛋白氧化,從而促進致癌物N-亞硝胺的形成。這樣的凍肉吃入口,對人體健康是種極大威脅。
肉類長時間冷凍的危害:
1.菌落總數超標
專家指出,菌落總數是反映衛生狀況的指標之一,如果食品生產的衛生條件差,菌落總數很可能超標,這不僅影響口味,還意味著其他腐敗菌甚至致病菌可能超標。
2.維生素等營養素的流失
速凍肉類如豬肉、牛肉等最理想的保存溫度是-18℃,但家庭普通冰箱的冷凍室很少能維持這一溫度,有的甚至只有-8℃左右,如果東西太多,就更難達到該儲存條件。存放時間越長,維生素等營養流失越嚴重。
3.走私的凍肉大多是沒有經過檢驗檢疫的肉品
另外,走私的凍肉都是沒有經過檢驗檢疫的肉品,如果進食攜帶禽流感、口蹄疫、瘋牛病等細菌、病毒的凍肉,或會危及生命。
小編建議大家在購買凍品時,務必通過正規的渠道選購,食用凍肉時也要樹立正確的意識,盡量在食物保質期限和最佳賞味期限內食用,否則不僅不能獲取營養,還有可能損害身體健康。
更多肉類相關知識,請持續關注浙頭牛。
本文部分轉載自:凍品行情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