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攜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合組織)共同發布《經合組織-糧農組織2023-2032年農業展望》報告指出,預計未來十年全球農業和糧食產量將繼續增長,但由于人口趨勢影響,增長速度將低于前十年!全球肉類需求增加,中國形勢影響肉類價格!
《展望》對谷物、植物油、乳制品、肉類、食糖、魚品、棉花、熱帶水果、豆類及用于生產生物燃料的農產出進行了面向未來十年的預測,并對農業溫室氣體排放的區域趨勢做出預判。同時,本《展望》對肉類預測進行了初步分析,引人關注。
一、肉類消費增長主要來自中低收入國家
大多數高收入國家消費者的肉類消費模式已經開始停滯不前,消費變化主要基于所消費肉類的類型和質量。肉類消費增長將主要來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因為這些國家的肉類基本攝入量較低,人口和收入增長較快。預計從2020-2022年基期到2032年,全球人均肉類需求將增長2%。中等收入國家的消費增長將占這一增長的很大一部分。正如去年的《展望》所指出的,高收入國家的可支配收入不再是肉類消費變化的主要決定因素。
預計到2032年,全球禽肉、豬肉、牛肉和羊肉的消費量將分別增長15%、11%、10%和15%。禽肉將占所有肉類中蛋白質消費量的41%,其次是豬肉、牛肉和羊肉。除美國、巴西和中國外,肉類消費量的總體增長預計將在低收入國家,特別是印度、巴基斯坦、菲律賓、越南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更為顯著。
在未來十年,預計全球豬肉消費量也將在全球范圍內增長,但歐洲的消費量已經很高,健康、環境和社會問題將嚴重影響消費者的選擇。然而,豬肉仍將是歐洲地區消費最廣泛的肉類。豬肉將成為肉類消費增長的第二大貢獻者,預計到2032年將達到9300萬噸(可食用零售重量當量)。
禽肉消費:
全球禽肉消費量預計將增加到9100萬噸(可食用零售重量當量),占新增肉類消費量的近一半。幾十年來,全球禽肉蛋白質消費量在肉類總蛋白質消費中所占比例增加一直是肉類消費增長的主要特征,預計這一趨勢將持續下去。過去十年禽肉消費的增長主要是由亞洲消費的增長推動的,特別是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和菲律賓。這些趨勢將繼續下去,但預計其他國家/地區的消費量將迅速增長,包括巴西、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和美國,這反映出禽肉在全球飲食中日益重要的作用。
未來十年,全球牛肉消費量預計將達到5100萬噸(可食用零售重量當量)。除亞太地區外,大多數地區預計將減少牛肉攝入量。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牛肉消費國,盡管人均消費量相對較低,但預計到2032年,其人均消費量將按照0.8公斤/年(可食用零售重量當量)進一步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中國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增加了對包括牛肉在內的肉類的需求。
雖然羊肉消費在全球肉類市場中所占比例相對較小,但它仍然是許多消費者的重要蛋白質來源,特別是在中東和北非。雖然全球飲食模式正在發生一些變化,但預計羊肉對肉類總蛋白質的貢獻將保持穩定。
二、豬肉和禽肉主導肉類供應的增長
全球牛群和羊群擴張,再加上動物育種、管理、基礎設施和技術的不斷改進,將在展望期內增加肉類產量,特別是在中高收入國家。到2032年,這些國家將推動全球肉類產量增長至3.82億噸(增長12%)。然而,預測期早期的高通脹和成本上升將限制中期年增長率(每年1%)低于過去十年(每年1.2%)。
禽肉產量:禽肉將增加其在肉類產品中的主導地位,產量占未來十年所有新增肉類產量的一半。在巴西和美國等飼料谷物過剩的國家,禽肉生產將迅速擴大。亞洲也有望擴大規模,尤其是在中國,因為近年來,非洲豬瘟疫情爆發引發豬肉產量發生變化,這種變化使得禽肉受益。豬肉產量:如果中國豬肉產量在2023年恢復到非洲豬瘟前水平,那么其在世界產量中的份額也將恢復到過去十年的平均水平(45%)。越南自2019年以來一直受到非洲豬瘟減產的影響,由于產量受到的影響不大,恢復得更快,到2022年恢復到非洲豬瘟前的生產軌跡。由于受非洲豬瘟影響的亞洲國家的非洲豬瘟復蘇大多發生在《展望》預測的上半年,因此預計未來十年全球豬肉產量將以每年0.6%的速度增長。豬肉產量的增長將大部分發生在受非洲豬瘟影響的亞洲地區,這些地區正在從主要的小規模后院飼養轉變為具有更高生物安全標準的大型商業企業。
牛肉產量:牛肉產量增長的主要貢獻者是中國的技術改進、更好的牛養殖管理以及巴基斯坦牛奶產量的增加,這里的牛被用于擠奶和放牧。土耳其也將是擴大生產的主要貢獻者之一,土耳其政府預計采取干預措施,包括提高對生產者的支持以及抵消飼料價格的上漲。在澳大利亞,屠宰能力和經營能力的提高將在展望期內提高牛肉產量。
三、中國是影響肉類價格的關鍵因素
《展望》預測,盡管肉類價格目前處于高位,但預計在展望期開始時,肉類名義和實際價格都將下降。隨著疾病爆發的影響減弱,特別是在中國,中國肉類行業形勢的演變影響了世界豬肉的參考價格,并在較小程度上影響了其他肉類的參考價格。
隨著市場從這些干擾中恢復,以及中等收入國家消費者對肉類(特別是禽肉和豬肉)的支出恢復,預計價格將恢復到長期的實際下降趨勢。因此,到2032年,肉類實際價格預計將比2020-2022年的平均水平低10%至15%。此外,由于生產力的提高更為有限,紅肉的價格將越來越高于禽肉。
更多肉類行業資訊,敬請關注浙頭牛。
本文轉載自:聯合國糧農組織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