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長的歷史中,牛在人們的生活中一直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牛是六畜之首,在古代的農耕文明中,因勤勞苦干、腳踏實地得到人們的贊揚。而在現代,牛肉更是因滋味鮮美、營養豐富受到人們的歡迎。今天小編將化身成為牛肉知識講師,來和大家科普一些有關中國牛與外國牛的品種,包括牛的飼養方式,讓你更懂牛牛的知識。
一、中國五大黃牛
1.秦川牛
因產于陜西省號稱“八百里秦川”的關中平原而得名1985年在北京建國飯店,國際廚師對國內外五大名牛進行多種烹調和品嘗,陜西的秦川牛以肉質鮮美名列前茅。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王震說:“美哉秦川牛,譽滿北京城”。從此秦川牛被譽為中國的瑰寶。是我國著名優良黃牛品種之一,居全國五大良種黃牛之首。
其肉質細嫩,柔軟多汁,色澤鮮紅,具大理石紋。有“細嫩、具紋、烙餅牛羹,膏脂潤香”的史載。其肉含高蛋白質和多種氨基酸,脂肪低。產肉性能與國外著名肉用牛品種接近或超過。
品種特征
體格健美,高大碩壯。結構勻稱,皮薄毛細,被毛紫紅色。公牛體大結實,頭較粗大,額寬面平,眼大傳神,角短扁圓,頸部粗短,垂皮發達,髻甲高寬,胸寬而深,背腰平直,長短適中,腹圓緊湊,體肥渾圓,四肢堅實,蹄質較硬,姿態健美,雄壯強悍;母牛頭部清秀,體驅勻稱,乳房發育良好。
2.魯西黃牛
魯西黃牛是我國名貴牛種之一,原產于山東省西南部,其體軀高大,結構勻稱,健壯威武,肉用價值高,聞名海內外.魯西黃牛不僅力大無窮,肉質也是呱呱的好,短時間的育肥,加上不間斷的運動,肉質鮮嫩多汁,脂肪均勻地分布在肌肉纖維之間,形成大理石紋。因此又有“五花三層肉”的美譽,可用于生產高檔雪花牛肉,甚至可與日本的牛相媲美。
品種特征
在體型外貌上,魯西黃牛體軀結構勻稱,細致緊湊,為役肉兼用。 公牛多為平角龍門角,母牛以龍門角為主。 魯西黃牛垂皮發達,被毛從淺黃到棕紅色,以黃色為最多,一般前軀毛色較后軀深,公牛毛色較母牛的深。多數牛的眼圈、口輪、腹下和四肢內側毛色淺淡。俗稱“三粉特征”。 鼻鏡多為淡肉色,部分牛鼻鏡有黑斑或黑點。角色蠟黃或琥珀色。體型結構分為三類:高轅牛、抓地虎與中間型。
3.延邊牛
延邊牛是東北地區優良地方牛種之一。肉品特性優良,堪稱國內外市場的高檔肉牛品種。
延邊黃牛肉肉質細嫩多汁,鮮美適口,營養豐富。獨特的肉質風味,可與日本的和牛、韓國的韓牛相媲美,在東北亞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延邊州申報的“延黃牛”新品種(即利用延邊黃牛與利木贊牛雜交選育出的專門化肉牛品種),于2007年12月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是真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中華民族特色的中國肉牛品種。
品種特征
延邊牛屬役肉兼用品種。胸部深寬,骨骼堅實,被毛長而密,皮厚而有彈力。公牛額寬,頭方正,角基粗大,多向后方伸展,成一字形或倒八字角,頸厚而隆起,肌肉發達。母牛頭大小適中,角細而長,多為龍門角。毛色多呈濃淡有同的黃色,其中濃黃色占16.3%,黃色占74.8%,淡黃色占6.7%,其他占2.2%.鼻鏡一般呈淡褐色,帶有黑點。
4.晉南牛
晉南牛的特點:晉南牛原產于山西省南部,是一個古老的役肉兼用地方良種,體型高大粗壯,成年公牛可達 1000 kg以上 、母牛達 450~550 kg,個別母牛可達 650 kg,尤其是前軀、中軀發育良好,耐熱 、耐苦 、耐勞、耐粗飼。
據蔣洪茂先生《優質肉牛生產技術》一書中介紹,在強度育肥的條件下晉南牛日增重高達 1 018 g,明顯高秦川牛、南陽牛和魯西牛 。飼料轉化及屠宰成績(屠宰率 63.44 %、凈肉率 54.2%)良好,尤其是肉的嫩度特別好, 肌間脂肪即大理石花紋沉積好,大理石花紋等級一級占 64%,二級占 20%,三級占16%,明顯高于國內其它地方牛種,是生產高檔肥牛的理想品種。
品種特征
晉南牛屬大型役肉兼用品種。體軀高大結實,具有役用牛體型外貌特征。公牛頭中等長,額寬,順風角,頸較粗而短,垂皮比較發達,前胸寬闊,肩峰不明顯,臀端較窄,蹄大而圓,質地致密;母牛頭部清秀,乳房發育。長,胸部及背腰寬闊,成年牛前軀較后軀發達,具有較好的役用體型。
5.南陽黃牛
南陽黃牛是中國著名的大型役用黃牛品種,其特征主要體現在:體軀高大,力強持久,肉質細,香味濃,大理石花紋明顯,皮質優良。
品種特征
南陽黃牛體軀高大,毛色分黃、紅、草白三種,黃色為主,肌肉發達,結構緊湊,皮薄毛細,口大方正,眼大有神,香甲較高,肩部寬厚,胸骨突出,肋張而圓,背膘平直,薦尾略高,尾巴較細,四肢端正,筋健明顯,蹄大堅實。其毛色分黃、紅、草白三種,黃色為上。役用性能、肉用性能及適應性能均好。黃牛皮致密柔軟,是制革的好原料。
二、國外品種賞析
1.日本
日本產牛肉,本身又被分為三大類:銘柄和牛 (有身份認證)、非銘柄和牛(沒有身份認證)和國產牛。
和牛是指在明治之前,由日本本土牛種與國外優良品種雜交改良后,產生的肉食牛種。普通的國產牛就是日本自己的土生牛種。和牛共有四個品種:黑毛和牛,褐毛和牛,無角和牛,日本短角牛。
2.澳洲
澳洲本地的安格斯的脂肪量比土生牛要高的多,九零年代澳洲從日本引入純種和牛,先與本地安格斯牛雜交擴大產量,再與和牛交配純化血統,經過若干年養殖,數量可觀,和牛血統純度也可達93%以上。
3.美國
北美洲和南美洲主要飼養的牛種為安格斯牛。相對和牛而言,安格斯牛油花含量少,肉質有嚼勁。主流的安格斯牛是起源于蘇格蘭的安格斯黑牛(Aberdeen Angus),一種無角黑牛。最早是19世紀時從蘇格蘭被引入到美國,經過跟美國其他有角牛種混血之后,漸漸發展成為一支主要的肉牛品種。
三、谷飼VS草飼
牛最初主要在牧區養殖,吃的就是草,吃完一撥換個地兒繼續吃,等到下一年草又長出來了。這樣原始的放牧方式成本相對是比較低的,這就是所謂草飼的由來。然后有一天在農業區的人們發現,其實養牛也可以像養豬一樣,圈養起來喂他們吃各種谷物(大麥、小麥),因為運動得少,牛長得反而更快,味道也變好了,這就是所謂谷飼的由來。
谷飼牛生長期短,脂肪量高,風味性低,追求大理石紋。草飼牛生長期長,脂肪少,肉質韌,草飼的牛濃郁勁道,有股草腥味,吃時仿佛置身草原。
了解了以上有關國內外牛的品種,以及牛的飼養方式,大家還有什么有關牛肉小知識,一起在評論區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