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黨中央、國務院發出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對我國2023年的各項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從肉類產業的角度看,這些部署為我們展現出關系全局發展的新趨勢。
一、強基固本,為穩產保供建立更堅實基礎
肉類產業是植根鄉村、面向全球的供應鏈體系。肉類食品穩產保供的基礎在于農牧業可持續發展。屠宰加工的基礎在畜禽養殖,畜禽養殖的基礎在飼料飼草,飼料飼草的基礎在耕地、草原、森林。2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發布(見附件),對保障包括肉類在內的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應等相關基礎工作提供了明確的政策指引。
(一)保障飼料飼草供應。
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實施玉米單產提升工程。加力擴種大豆油料,深入推進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扎實推進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支持東北、黃淮海地區開展糧豆輪作,穩步開發利用鹽堿地種植大豆。完善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實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試點。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種產業化步伐,有序擴大試點范圍,規范種植管理。深入實施飼用豆粕減量替代行動,圍繞提效、開源、調結構,綜合施策,促進飼料糧節約降耗。建設優質節水高產穩產飼草料生產基地,加快苜蓿等草產業發展。大力發展青貯飼料,加快推進秸稈養畜。深入推進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合理利用草地資源,推進劃區輪牧。發展林下種養。
(二)推進畜禽品種改良。
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全面實施生物育種重大項目,扎實推進國家育種聯合攻關和畜禽遺傳改良計劃。構建開放協作、共享應用的畜禽種質資源精準鑒定評價機制。
(三)發展現代規模養殖。
按照農業農村部穩生豬、增牛羊、強禽業的工作部署,推進畜禽規模化養殖場改造升級,大力發展設施畜牧業,提升設施化裝備水平,完善高效立體設施養殖模式,加快補齊草原畜牧業設施化短板。繼續支持創建畜牧產業強鎮、現代畜牧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支持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設。深入推進畜牧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
(四)加強動物疫病防控。
強化農牧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加強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和重點人畜共患病防控,落實好現行綜合防控措施,突出強化檢疫監督,縱深推進疫病凈化和區域化管理,持續推動加強基層動物防疫體系建設。
二、質量提升,加快推進肉類產業由大變強
按照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以及中共中央、國務院《質量強國建設綱要》(見附件)等有關部署,自2023年起將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提高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加快推進實施肉類產業質量提升工程。
(一)提升肉類產品質量安全保障水平。
實行全主體、全品種、全鏈條食品安全監管,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強化畜禽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制定畜禽產品質量監測追溯互聯互通標準,加大監測力度,依法依規嚴厲打擊違法違規使用禁限用藥物行為,嚴格管控肉類產品農獸藥殘留超標問題。加強優質肉類產品基地建設,推行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推進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良好農業規范的認證管理,深入實施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推進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試點。深入實施食品安全戰略,推進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完善肉類食品安全標準體系,推動肉類食品生產企業建立實施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體系,加強生產經營過程質量安全控制。加快構建全程覆蓋、運行高效的肉類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強化信用和智慧賦能質量安全監管,健全追溯管理制度,提升肉類產品全鏈條質量安全保障水平。
(二)增強肉類產業質量競爭力。
聚焦產業基礎質量短板,分行業實施產業基礎質量提升工程,加強重點領域產業基礎質量攻關,實現工程化突破和產業化應用。開展肉類質量提升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應用驗證,提高肉類質量穩定性、一致性、適用性水平。支持制造業創新中心等平臺建設,加強質量領域基礎性、原創性研究,集中實施一批產業鏈供應鏈質量攻關項目,突破一批重大標志性質量技術和裝備。加強技術創新、標準研制、計量測試、合格評定、知識產權、工業數據等產業技術基礎能力建設,加快產業基礎高級化進程。建立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質量創新體系,協同開展質量領域技術、管理、制度創新。建立質量專業化服務體系,協同推進技術研發、標準研制、產業應用,打通質量創新成果轉化應用渠道。完善品牌培育發展機制,開展中國肉類品牌創建行動,打造中國肉類精品和“百年老店”, 爭創國內國際肉類知名品牌。
(三)提升質量基礎設施服務效能。
加大質量基礎設施能力建設,逐步增加計量檢定校準、標準研制與實施、檢驗檢測認證等無形資產投資,鼓勵社會各方共同參與建設系統完備、結構優化、高效實用的質量基礎設施。開展質量基礎設施助力行動,圍繞科技創新、優質制造、鄉村振興、生態環保等重點領域,大力開展計量、標準化、合格評定等技術服務,推動數據、儀器、設備等資源開放共享,更好服務市場需求。實施質量基礎設施拓展伙伴計劃,構建協同服務網絡,打造質量基礎設施集成服務基地,為產業集群、產業鏈質量升級提供“一站式”服務。支持區域內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要素集成融合,鼓勵跨區域要素融通互補、協同發展。建設技術性貿易措施公共服務體系,加強質量標準、檢驗檢疫、認證認可等國內國際銜接,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
(四)推進質量治理現代化。
健全質量法律法規,修訂完善產品質量法,推動產品安全、產品責任、質量基礎設施等領域法律法規建設。依法依規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侵犯知識產權、工程質量違法違規等行為,推動跨行業跨區域監管執法合作,推進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建立質量分級標準規則,實施產品和服務質量分級,引導優質優價,促進精準監管。建立健全強制性與自愿性相結合的質量披露制度,鼓勵企業實施質量承諾和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健全覆蓋質量、標準、品牌、專利等要素的融資增信體系,強化對質量改進、技術改造、設備更新的金融服務供給,加大對中小微企業質量創新的金融扶持力度。創新質量監管方式,完善市場準入制度,深化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和強制性認證制度改革,分類放寬一般工業產品和服務業準入限制,強化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監管。推動質量社會共治。創新質量治理模式,健全以法治為基礎、政府為主導、社會各方參與的多元治理機制,強化基層治理、企業主責和行業自律。
三、增收增效,滿足多樣化多層級消費需求
肉類產業一頭連接鄉村,一頭連接城市,既關系到農民增產增收,又關系到城鄉居民消費。按照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的有關部署,要不斷突破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穩步提高產業鏈供應鏈整體現代化水平和一二三產業效益,有效滿足產業轉型升級和居民消費升級需要。
(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
在發展現代規模養殖的基礎上,引導屠宰加工企業向產地下沉、向園區集中,在畜禽主產區統籌布局建設屠宰加工產業園。結合地方農牧業資源特點,培育壯大縣域以肉類為核心的富民產業。完善縣鄉村相關產業空間布局,提升縣城產業承載和配套服務功能,增強重點鎮集聚功能。實施“一縣一業”強縣富民工程。引導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地區、向縣域梯度轉移,支持大中城市在周邊縣域布局關聯產業和配套企業。支持國家級高新區、經開區、農高區托管聯辦縣域產業園區。鼓勵引導大型肉類食品生產企業進入園區發展以肉類為主導的農產品精深加工。樹立大食物觀,以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為契機,因地制宜加快構建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植物動物微生物并舉的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
(二)加快發展相關現代服務業。
在全面推進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加快完善縣鄉村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的背景下,建設縣域畜禽及肉類等食品集采集配中心,發展共同配送、即時零售等新模式。加快肉類產地冷藏、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推動冷鏈物流服務網絡向鄉村下沉。以肉類產業發展為抓手,加快推進城鄉新產業新業態培育工作。深入實施“數商興農”和“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鼓勵發展農產品電商直采、定制生產等模式。根據市場消費需求變化,順應消費升級趨勢,推動企業加快產品創新、服務升級、質量改進,推動肉品質量從生產端符合型向消費端適配型轉變,促進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促進定制、體驗、智能、時尚等新型消費提質擴容,滿足多樣化、多層級消費需求。
(三)促進農民就業增收。
肉類產業是農民就業的重要領域之一。促進農民就業增收是啟動內需、促進我國經濟穩定發展的大事。隨著屠宰加工業向產地下沉、精深加工的發展、相關配套服務業體系的建立,以及新產業新業態的發育完善,肉類產業將為農民就業增收創造更多機會。2023年,按照中央的部署,將強化各項穩崗紓困政策落實,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穩崗傾斜力度,穩定農民工就業。促進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完善農民工工資支付監測預警機制。維護好超齡農民工就業權益。加快完善靈活就業人員權益保障制度。加強返鄉入鄉創業園、農村創業孵化實訓基地等建設。在政府投資重點工程和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推廣以工代賑,適當提高勞務報酬發放比例。
(四)促進產業經營增效。
深入開展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支持家庭農場組建農民合作社、合作社根據發展需要辦企業,帶動小農戶合作經營、共同增收。實施農牧業社會化服務促進行動,大力發展與肉類產業相關的各類社會化服務,鼓勵區域性綜合服務平臺建設,促進節本增效、提質增效、營銷增效。引導畜禽屠宰加工企業有序整合,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提高產業集中度和資源利用效率。完善社會資本投資指引,加強資本引入、使用、退出的全過程監管。健全社會資本通過流轉取得土地經營權的資格審查、項目審核和風險防范制度,切實保障農民利益。
四、綠色低碳,加快肉類產業鏈供應鏈轉型
肉類產業前端涉及農牧業,中間涉及屠宰加工業,后端涉及冷鏈物流、餐飲消費等,對生態環境、資源利用等影響很大。2023年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樹立產業發展綠色導向,推動產業鏈供應鏈低碳轉型。
(一)推進農牧業綠色發展。
建立與畜牧業發展相關的土地、水源、草原、森林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監測制度,出臺生態保護補償條例。加快農牧業投入品減量增效技術推廣應用。建立健全秸稈、畜禽糞污等農業廢棄物收集利用處理體系,深入實施養殖“減抗”行動。推進畜禽養殖綠色發展先行區和觀測試驗基地建設。
(二)推進肉類食品綠色制造。
開展畜禽屠宰、肉制品、肉類預制菜等重點行業和重點產品資源效率對標提升行動,加快低碳零碳負碳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肉類產品營養品質評價和分等分級,推廣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增加老年人、兒童、病人等特殊群體的肉類食品供給,強化安全要求、功能適配、使用便利,實現精準供應。優化資源循環利用技術標準,實現資源綠色、高效再利用。強化畜禽屠宰和肉類加工污水處理的技術措施和監督管理。
(三)推進肉類供應鏈綠色轉型。
開展肉類冷鏈物流領域節能減排行動,健全逆向物流服務體系。全面推行綠色設計、綠色制造、綠色建造,健全統一的肉類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大力發展綠色供應鏈,推進全鏈條節約減損。
(四)推廣肉類綠色消費方式。
提倡健康飲食,反對食物浪費,促進肉類綠色消費。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推動建立國際互認的碳計量基標準、碳監測及效果評估機制。加快傳統肉類消費品迭代創新,推動基于材料選配、工藝美學、用戶體驗的產品質量變革。加強產品前瞻性功能研發,擴大優質新型肉品供給,推行高端品質認證,以創新供給引領消費需求。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pdf